36 min read

从金融、软件工程,再到产品管理的华丽转变
职得听道播客转录

对现在的工作失去激情?发展遇到上升瓶颈?不知道要不要转行?从零开始值不值得? 在职场中打拼的你有过这些顾虑或者疑惑吗? 我和主持人许川讨论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追寻兴趣,从而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

The following is a transcript of the interview from the episode.


集百家之言谈,会万人之思想。你的声音,职得听到。

许川 Jesse Xu

大家好,欢迎来到职得听到。我是你们的主持人Jesse。今天我要采访的嘉宾是LTSE的产品管理总监单锐。LTSE Long-Term Stock Exchange可以翻译成长期证券交易所。正如其名,这家公司在成立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是的,你没有听错,不是经济公司,是交易所。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很惊讶。单锐在大学里学的是金融合管理。毕业后进入投资银行工作。几年之后他放弃了熟悉的金融业,做起了软件工程师。现在他是一名产品经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着丰富多彩的履历背后的故事。

单锐你好欢迎来到职得听到。感谢你在圣诞节的周末抽出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

单锐 Ray Shan

没关系你太客气了。很高兴被邀请来参加职得听到。

许川

我想先说一下你的履历。你是学金融出生,最初在投行工作,之后转做软件工程师。现在的你又是一名产品经理。所以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可不可以从你的第1份工作说起?

单锐

行。那我先说说我为什么学金融这个故事。其实我本来没有想学金融的。我从小一直在编程,从八九岁数就开始编程,因为小时候觉得玩电脑很好玩,然后就在电脑上面搞搞这个搞搞那个。然后本来上学是想要不然就是学跟艺术有关的,因为我小时候也做了很多跟美术有关的事情。或者是学跟那个工程方面有关的。当初是想学chemical engineering其实,然后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就是,我母亲当年跟我说,她说:“Ray,我觉得你还是算一个比较聪明的小孩。我觉得如果你去学做商业方面的,你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business person。但是如果你去学engineering,我现在你不会变成世界上最厉害的scientists。所以我建议你还是想想要不要学business。”然后其实我当年觉得她说的蛮有道理的,所以就决定学跟business方面有关系的。然后如果学business呢,我记得当年学校就是business里面分很多类,然后就有一些不同的档次。觉得可能最复杂的可能是accounting和finance,就是金融和会计,因为数学成分比较多。比较简单的可能就是像marketing和管理这方面的。所以我觉得我想学一个数学比较复杂的,但我同时也想学习怎么样去管理别人,所以我就学了两个科目,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管理。第一份工作是美林。当初进美林其实也蛮复杂的,因为我没有从一个Tier 1像常春藤这样的学校出来。当初学金融我就知道出来基本上有两个最好的机会,一个就是做投行,另外一个就是做管理咨询。因为我学金融,所以就想做投行。做投行想近比较大的投行公司比较困难,因为没有去最好的学校。那个时候其实就发现networking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从学校出来我只是在就是佛罗里达附近东南方一些regional bank,就是周围的银行在面试。面试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那个人的姐姐是在美林工作的。通过她介绍我。那个时候美林也没有特别在我们学校招人。他们有一个Sales and Trading做交易员的一个opening,然后我就去了。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觉得有这个network真的是很重要。

许川

你在美林呆了两年之后又去了会丰。这次换工作算是顺其自然的吗?新的工作和之前比有什么变化吗?

单锐

别还是蛮大的。其实我觉得这一次转变并不算太顺其自然吧。我为什么离开了美林呢?我在那里干了将近两年。其实我还蛮怀念我小时候的爱好。我蛮怀念那种你用双手做出来的一个东西,然后你看别人用你的东西,然后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成就感。我蛮怀念那个感觉的。做股票交易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可能更多是跟销售有关的知识。那个时候基本上你在一个trading desk上面24小时你都是在在打电话,在跟客户交流,在跟同事交流,在跟世界上各地的同事一起合作。所以很多很多学到的是跟sales和relationship有关的一些知识。我想利用我的爱好和我从小学到了一些比较technical的一些知识。我就想要不我去试一下别的工作。我已经在金融行业,所以在金融行业以内转可能比较方便。我去汇丰的时候,那个职位其实很不一样。那个职位主要是做analytics的,就是用大数据来分析美国的个人的贷款的数据和信用的数据,所以跟投行就没有关系了。更算那个consumer finance,就是个人的金融方面的产品。那个工作的好处就是更偏向技术一点,因为数据很大,很多。分析起来就会很麻烦。需要编程序去分析这些数据。工作的性质也很不一样。

许川

所以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就是你在美林的时候,其实对你的一份工作实践之后,就渐渐的意识到其实发挥不出你曾经的,或者兴趣,或者是passion激情。你要创造一个东西。所以你等于在美林的时候已经开始想你到了下一步的转型。

单锐

对。我觉得是有两点比较重要吧。一个就是发挥不出我以前学到的知识,另外一个就是跟我自己的爱好也不是很相关。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你的整个职场,整个career长期的方向,我觉得还是做一些跟你爱好相关,就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工作,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工作可能很赚钱,听起来也不错,但是说不定你没有任何爱好。那其实你做个两三年,三五年之后,你也不见得能够继续在这个方向做了下去。

许川

最终你还是选择依然决然的离开了金融业。这么多年的经验怎么舍得放下呢?

单锐

我觉得,说实话,人生的目标总是永远都达不到的。需要不断地去努力探索。离开汇丰主要并不是因为觉得汇丰没有让我打到我的目标。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一些其他的机遇。其实我从汇丰走了之后没有马上去另外一个公司。我是自己出来创业了两年左右。在汇丰的时候我是做的一个比较technical的一个role。我在那个时候遇到了一个在汇丰做marketing的人。他成了我的合伙人。我们一起出来做了一个startup。这个startup就是做电商有关的。做那个做了两年。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出做创业,可能也会在汇丰呆几年,然后再想转行。但有时候你遇到一个好机会就是想抓住他。也不能特别说是遇到好机会。我觉得是遇到了一个比较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是比较说得来。背景虽然很不一样,但是,怎么说,就算complementary吧。我有的他没有,他有的我也没有。然后也比较感兴趣做创业,所以就一起出来做了创业。其实遇到可以一起创业的伙伴还满不容易的。

许川

那一次创业的结果怎么样?

单锐

创业结果觉得还不错。那个时候创业其实很辛苦。我们都没有任何VC的钱。我们就是基本上没有没有任何收入,干了将近两年。创业我们做电商。我们最开始做的很简单。我们是用那种无机棉做服装。从印度进口棉花,然后在LA这边做服装。我们不单只坐电商,还卖到店里面去。在美国我我们也卖到了一些比较大的店,比如说像这边的Whole Foods和Nordstrom这样的department store我们也有卖进去。所以发展还不错。但是最后我觉得结果还满失望的。我离开那个创业公司原因是因为我跟我的合伙人 在大方向不是很说得来。我们的起步是比较低端的。我们卖大概是2~30美元的服装。上面有些很可爱的图案。大家比较喜欢买。我们去了一个trade show,然后在那个trade show遇到了Nordstrom的buyer。Nordstrom在美国这边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商场。我的合伙人他是从做marketing出来的。他就是被走高端的路线吸引。我个人觉得其实走低端路线也可以,因为你走低端路线你可以卖更多的数量对吧。我们那个时候刚好也在在明尼苏达州。明尼苏达州有一个公司叫Target。Target就跟沃尔玛很像。就是一个很大的商场。美国有很多很多店,有1300间店。我当初的想法就是我们走低端的路线,先做几年,然后等我们有一定大小之后,因为我们在Target认识一些关系,所以想进那里。但是我的合伙人想走高端的路线,最后没有很说得来。我们raise了Series A的融资之后,我把我的股票卖了,然后我就走了。

许川

那你从这个startup退出之后去了Entrust Datacard。然后之后又去了Shutterfly。

单锐

对。

许川

所以在这两个公司你基本上都做的是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当时从银行然后创业换到了做处理分析,有没有能够很快的适应这个转变?

单锐

我觉得还算是有的。因为做金融你对数字的敏感度很强。其实金融分析也就是数据分析的一种吧。所以我觉得这个translation,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自然的。而且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现在数据分析是越来越复杂了,特别是你分析B2C公司的数据。就比如说像电商这种行业,数据量非常非常的大,因为你为大众服,大众有很多很多的人,所以数据量非常非常的大。你要分析这些数据需要在技术方面很强,或者是根技术方面很强的团队一起合作。因为我以前有编程的背景,所以我觉得对我来说困难度并不是很高。其实我觉得做数据分析做那么多年,主要原因就是我想变成更加technical。我最终想做的还是做一个软件工程师,因为那个才是我从小到大一直的爱好。我在工作之外也有一些业余爱好,比如说我会帮一些比较有名,比较大的开源的软件去帮他们写一些code,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贡献。我对软件开发这方面一直有兴趣,所以我觉得做数据分析其实是一个跳板,让我跳到了跟软件更相近的这一步。

许川

在这两家公司之后你去了Montage Studio。这个公司有没有完成你的心愿?相当于是你最终可以开始做软件,可以开始创造一个东西。是什么坚强何让你进入了这家公司?你具体在这家公司做了什么?

单锐

我觉得是肯定是有的。就感觉总算又回到了我小时候写程序的那种快感吧。我是怎么进家公司的呢?我进Montage Studio是因为我去一个hackathon。在美国有人会组织这些hackathon。Hackathon就是有24小时的时间,然后很多工程师和一些比如说设计师在一起去做一个很小的prototype,一个测试产品,然后让大家评论哪个好哪个不好。在旧金山这边有很多这样的活动。我去了一个谷歌组织的一个hackathon。在这个hackathon我遇到了一个。这个人Charles是以前是苹果和NeXT公司出来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怎么说,可以算是比较元老级的一个工程师吧。给你举个例子:当年90年的时候他和三个其他工程师在苹果做了整套iTunes软件的back-end infrastructure。所以就是算是年龄比较大,然后也很有经验的一个人。当初我遇到了他,然后我一起跟他做这个hackathon,我就知道我想跟这个人合作,因为我觉得可以从他身上和从他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我认识了他大概两年左右。每隔一个月我就问他,我就说,“你最近在干什么?我们要不要一起做个什么项目,或者是你去哪个公司了,我想跟你一起去。”问了他这么久,最后他有一天就就告诉我他去了这个公司叫Montage Studio。Montage Studio就是很多从苹果和NeXT出来的人一起干的。他以前苹果的同事是这个公司的CEO。他说,“我去这个公司,你要不要一起来?”我说,“好,我跟你一起去。”当初也没有想太多,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很感谢他们给我的一次就真正做专业的软件工程师的一个经验。我觉得就是进去之后真的是觉得从苹果和NeXT这些公司出来的人做软件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做设计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经验真的是非常的丰富。感觉学到了很多很多。

许川

所以你刚刚有提到你在hackathon认识他之后基本上经常会跟他保持联系。是不是在一开始也会被拒绝?或者向大家一般楞电cold call直接联系别人可能会被别人冷漠或者直接拒绝。所以你会有这个这样一个过程吗? 是你的坚持打动了他,还是怎么样一个情况你们最后找到了一个合作的机会?

单锐

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有和别人一个面对面的机会。就像我刚刚说到的hackathon,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跟工程师有关的活动。在旧金山这边软件方面的活动,这个culture非常的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你真的是可以每天晚上去比如说像Google, Twitter,Yelp这样大公司,它每天晚上都各种各样的活动。你可以去这些活动,然后你可以认识很多人。但当然有时候你认识一个人,跟他聊五分钟,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记得你是谁了。所以我觉得你说的也是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创造出来一个很长期很强壮的一个relationship。但我觉对我来讲我会想怎么样找到一个win-win的一个办法。就是我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别人,我有什么可以帮别人。我当然也会去问别人帮助我。然后还有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这边的软件这个culture非常强。大家都算是志同道合的人。虽然可能你从来没有认识他,但是可能你们都是用同样的工具,或者你们是在同样的公司有很多认识人。所以就是还是算很多人都 - 虽然还没熟悉他,但已经是算是志同道合人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有帮助。

许川

之后你又离开了Montage Studio,去了Yewno。为什么选择离开?新的地方等待着你的是什么?

单锐

Montage Studio被收购了。我们在Montage Studio做的是跟前段和设计有关的一些技术。就因为苹果和NeXT出来的人,他们就是对前端和设计和UI这方面有很多想法。我个人因为小时候学艺术,一直对艺术这方面很感兴趣所,很感兴趣他们做的这一套东西。但收购我们公司是一个back-end的公司。是做一些,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看不见的一些technology,一些技术。我个人觉得兴趣不大。所以我在我们被收购之后,然后我就在想,我是在这呆一阵呢,还是我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之所以去Yewno是因为我看了很多跟产品经理有关的工作,然后Yewno有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说一点为什么我会从软件工程师跳到了产品经理。我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想法:我做软件其实做了很多很多年,从小就开始做。专业地做也做了几年。如果你不想在那个公司做了,那下一步最顺其自然的就是在找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但我在想,我工作了 - 那个时候已经将近10年了 - 我工作这么久,我自己个人的长项是什么?如果我去找一个工作,比如说是软件工程师在谷歌或者是在Facebook,为什么别人要来招我?为什么不去招一个CMU或者是sanford出来的一个学软件的人,对吧?我的特殊点在哪里?我个人觉得我特殊点是,其实做东西比较杂,我什么都做过。我做过软件,做过engineering,然后我也做过根商业金融方面有关的,然后我也做了一些跟设计有关的东西。如果你想做工程师和做设计和作商业,这三个三角形的中间点就是做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有时候就是你要和很多不同的团队打交道。你什么东西都要大概懂一点。我觉得这个职位比较适合我的背景。我也没有做过产品经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试一试。然后我找到几个做产品经理的工作。Yewno觉得比较合适,给了offer比较好,然后就去了。

许川

你之后又离开了Yewno,然后去了Long-Term Stock Exchange。在聊你现在的公司和工作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在你当年做所有的转型的这个决定和真正执行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有没有后悔过?因为尤其是你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做了一项新的职业,我可以想象到会有很多困难在你在你面前。你是怎么样克服的?

单锐

挫折当然还是有很多了。就比如我当年进投行的时候非常困难,因为没有去最好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很多人想给你机会。真的是可能找了100次工作,然后才有一次成功。但我觉得至少我肯努力吧,就是挫折也没有打到我。我觉得进数据分析这个领域其实是比较顺其自然的,因为跟金融还是有很多相关的地方。我自己个人有比较technical的背景,我觉得也还有帮助。进入做软件工程师这块,其实有好有坏好。毕竟这个是我的爱好,我有兴趣去很努力地学习。毕竟也是自己爱好做这么多年了。但是困难也有很多。我发现你做专业软件工程师的时候和你自己按爱好去做一些开源软件项目的时候其是个很不一样的感觉。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就是你自己写软件一般就是这个scope比较小,所以复杂度没有那么高。有时候其实你不写test也可以。这个软件的复杂度可以装在一个人的脑袋里面。但当你在一个专业软件工程师的团队里面跟别人合作的时候就不行。这个复杂度非常的强。如果你没有测试,没有文档去说这个软件是怎么工作的,很困难。所以做专业软件工程,你需要比如说去写test,然后要去想怎么样做continuous integration,或者是怎么样做deployment,就是软件写好了,你怎么样把它发出到一个production,怎么样把它放在用户前面。这些问题其实你自己写软件可能都是不会想到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就学到了很多,也很困难,因为我没有这个背景,所以在做一些算法方面的地方我觉得也还蛮困难的。也不是不能做,就觉得要花更多个人时间,业余时间去继续学习,继续进步。进产品管理这方面,我觉得也还好。我发现有些公司是喜欢你做一样事情,做10年。基本上是同样的一样东西,只是你从最底层,做到中层,做到高层,但它不喜欢你这个做一点,那个也做一点。有一些公司,特别是小的创业公司,它反而还喜欢你什么东西都做过一点。因为这样子其实你更适合,比如说,做一个管理层,或者是做一个像general manager这样的一个职位。因为你什么都懂一点,所以你可以帮着管项目,管团队,然后你好更好地跟各种各样的客户或者团队打交道。觉得还是有很多人会给像我这种背景可能比较丰富的人机会的。

许川

在这些年不同的领域做了这么多不同的工作,有没有发现一些共通的道理?就是一些可以universally applied的。

单锐

我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不管你做什么,跟人打交道很重要。比如说做投行:我当年进投行,进投行你职位比较低的时候,很多时候你就一天到晚在那里做financial model,就是做数据表,或者是看文档,看那种公司的10-K,10-Q那种文档。很多人觉得OK进投行你就是要埋头苦干。你比如要Excel很强。但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是做Sales and Trading的,我觉得很多时候还是跟人打交道最重要。就包括你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你分析出来的结果,你怎么样说服别人你这个结果是有用的?你怎么样说服别人用你分析出来的结果去改变一件事情,改变产品,或者是改变你的用户的一个behavior?你怎么样能够说服别人?所以你还是得跟人和不同团队打交道。包括做软件工程师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对这个软件你有个想法。你想走这条路,你想这么做,你想这么写,你怎么样去说服你的团队去让你做这件事情?怎么样说服别人,就是你写出来的软件是真正是好,是有用的?因为就是我发现在这个年代大家已经感觉到软件好坏并不是因为你写了很多lines of code,对吧?你写出来有多少条code,这个数量其实是没有用的。问题是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会不会无缘无故坏掉?能不能让用户得到满足感?这个跟你写出来多少行code是没有关系的。跟你写出来code的efficiency,和effectiveness,和你跟别人合作的效果还是更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不管你做哪一行,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工作,跟人打交道都是很重要的。

许川

所以你提到了跟人打交道,沟通。那么你现在做产品经理,PM,所以你觉得能够为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别人,用别人的语言来跟他们沟通,那么你觉得做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的前提是不是一定要具备有相当足够的技术经验?或者一定要从技术出身才能做好这个产品,做好这个产品管理?

单锐

我个人觉得不是。不是一定你要有技术经验。我们先来说说做产品经理,为什么这个职位会存在?你做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可能觉得,OK,你做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你要fix bugs,或者你要triage bugs,或者你要去Jira里面管tickets。其实这个全都是不正确的。我个人觉得做产品经理你最重要的工作和作用是:你怎么样了解客户需要什么?然后怎么样去做一个产品达到客户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你达到这个要求跟你有没有技术背景稍微有点相关。当然你要是做产品软件,如果你没有技术背景,你可能会跟你的工程师团队合作稍微有点困难。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够去了解用户想要什么,或者用户有没有得到你给出的一些value。很多时候这一点是最困难的。这个又回到了我们刚刚说的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这方面。不管是你要直接去找用户问,或者是要通过你们销售团队去了解你们客户群,或者是你要通过数据。比如说你做一个social network,你没有销售团队,对吧?那你怎么样知道你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就要通过数据分析。不管你通过什么方法,都是要最终了解到你用户到底需要什么,缺什么,然后你做什么可以打到这个需求,这个是最重要的。

许川

那我们现在来聊一聊你现在的公司Long-Term Stock Exchange。可不可以给大家讲一下它是做什么的?然后你在这个公司现在的职责是什么?

单锐

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公司现在在想办法改变一个很痛苦的事实。这个是什么呢?现在在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在70年代的一半。很多比较大的就是所谓独角兽的一些创业公司,他们都 - 要不就是不想上市,要不就是拖延很久很久。那为什么呢?是因为上市公司这个过程和你已经上市了的公司的这个经验其是一个很痛苦的经验。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公司,你可能想:OK,我们有一个很长远的一个mission。我们10年之后要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某某某公司,或者要10年之后要改变什么什么事情,或者是要cure cancer,这样很长远的一些vision。但是当你变成上市公司之后就很痛苦。华尔街就会问:”为什么你这个quarter的profit低了百分之一?你下一个quarter怎么办?然后你再下一个quarter怎么办?“所有事情都是从很长远的一些strategy和mission变成很短期的。这个短期是很有问题的。我们就想改变这个事实。那我们怎么改变这个事实呢?我们是通过变成一个股票交易所来改变这个事实。股票交易所有一个特殊的功能:你这个公司如果在这个股票交易所上市,就比如说纽约股票交易所,或者纳斯达克,如果你在它们那里上市,他们是有一些规则你是要同意的。但说实话,其是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之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他们规则也差不多。但我们作为一个新的股票交易所,我们可以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更促进一个公司的长期管理。给你举几个例子:一个就是我们不让公司给那个quarterly earning guidance,就是每三个月告诉华尔街我们要赚多少钱。不给这样的信息,但是给更长期的信息。我们会说,我们今年的goal是什么,然后我们10年之后的goal是什么。还有一些例子:我们不让公司最高的高管赚短期的钱。我们想说,OK,如果你想赚很多股票的钱,你必须要有五年的vesting period。就是你必须要努力工作,证明你提供公司的长期的一些value,然后五年之后你才能够拿到你所有的股票。并不是说你来这里干一年,然后说不定干的很差劲,然后你走了,但是这一年你就赚了很多的股票钱。我们觉得这个并不是很公平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如果公司在我们这里上市应该是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更好。对investor,对投资人的长期发展也更好。

许川

这种模式很新颖。所以他是在注重于给那些注重长期发展的公司的一个平台。但是如果按比较传统的华尔街的思维模式的话,那大家是不是也会有一些质疑?比如说季报都没有了,只有年报,有什么指标能让我来知道这个公司运作的状况还是很好?当然投资人也是希望投入一个有价值股票,一个公司,然后一个长远发展的。但是我觉得也是要定期的去观察。所以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公司的现状呢?

单锐

这是好问题。首先我纠正你一下:季报和年报还是有的,因为这个是政府的要求。我们并不是说你不给这些数据,而我们是说不给未来的guidance。就是你可以说你上个季度赚了多少钱,但你可以不告诉华尔街下个季度赚多少钱。这个其实是事最 -

许川

不给未来的展望。

单锐

对。不给短期的展望。但要给长期的。然后再回答你另一个问题:华尔街会怎么看待这个?因为这个是比较新奇的一个模式。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亚马逊或者Tesla对吧?大家可能也知道亚马逊和Tesla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Amazon亚马逊曾经赚过一点,但是现在又不赚了。然后Jeff Bezos,他有一个说法,就是别人的margin是我的opportunity。我可以把我赚的所有钱都投回公司去。这样子我公司才可以更迅速地发展。Tesla就更不用说了。它不单只是没有赚过钱,一直亏非常非常多的钱。但是大家看亚马逊和Tesla的股价。为什么它们股价这么高?是因为投资人信任高层管理的团队,大家信任Jeff Bezos,大家信任Elon Musk。他们相信这两个人会创造一个很强大,在未来会创造成一个很强大的一个公司。第2个我们想法是为什么只有亚马逊和Tesla能够博得大家的信任?为什么小的创业公司不能博得大家的信任?对不对?你可以看看最近刚上市的一些公司,比如说Snap,或者Blue Apron。它们两个都是上市的时候股价上长了满多。但是当第二季度报表出来之后股票马上就往下跌。因为大家觉得本来想信任你的,现在发现其实你这个季度没有赚钱,那我就不敢信任你了。但我们觉得其实华尔街并没有看,或者是想,Snap 10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当然我个人也不是Snap这个股票的专家,但我以为我觉得是大家太专中这个季度发生什么事情,或者下个季度会发生什么事情。大家并没有想,5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10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管理团队有没有能力去像亚马逊的管理团队一样创造一个这么强大的一个公司?

许川

你说的非常对。就是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个经验:我买股票,我买亚马逊的股票,然后我有同样的shareholder的,投资者的质疑,就是他一直没有盈利。然后我当年拿了它很久,我也会想到长远,但是你确实会被短期的一些目标所影响。你看到下一个季报又是亏损,然后亏损越来越大,然后又没有达到你的guidance的展望要减少亏损,或者产生盈利。所以之后我是卖掉了。我是亏损了卖掉了。但是你看过了几年之后,其实亚马逊如果你真的像你说的是作为一个相信他的领导人,相信这家公司一个长期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它是给投资者带来了价值的。所以Long-Term Stock Exchange像你刚刚说的,他会有自己的standards,自己的一些规定改变人们对上市公司的评价,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观念,mindset,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怎么投资。

单锐

对。这个是我我们希望。我们的目标就是首先我们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一些要求,跟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很不一样。然后通过这些要求让公司得到更多的在长远方面发挥的能力。然后也希望创造一个这样的品牌。其实是希望有个品牌效应。就比如说一个公司如果可以在Long-Term Stock Exchange上面上市,或者是被list,这个是一个signal,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告诉投资者我们是比较注重长远发展,并不是为了这个quarter,这个季度要赚钱,然后我们做一些动作 - 因为你知道其实在金融方面,你如果想提高一个季度的一些KPI,其实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你可以把你股票买卖回来,或者是你可以卖一栋房,或者是你可以裁人,或者是比如说很多电商在第4季度的时候会过于给discount,给用户好处。但其实虽然他们把第4季度的 -

许川

Revenue。

单锐

Revenue往上长了,但其实他们profit可能会减少,或者是他们的品牌效应会有损的。所以就很多人会为了短期的一些好处而然后做一些手段,但这些手段是对长期是有害的。

许川

Long-Term Stock Exchange其实是一个shift,从profit转为更注重revenue,而不是说完全没有一个一个indicator,一个performance indicator。因为你公司还是要在成长,所以即使不能盈利,但是用户在增长,公司还在变大。

单锐

对。其实你刚刚说到一点是key。就是你说的是用户在增长。除了你说的revenue和profit这两行之外,其实有很多其他的KPI你可以track。我们并不是说公司不给这些信息。你必须得给。你的季度报表和年度的报表,你还是要提供的。但你不用跟别人说你未来觉得earnings和eps是什么。你可以说,OK,我不提供这个,但是我提供些其他的leading indicator。给你举几个例子:软件公司,特别是做Software as a Service网上软件公司,他们有很多利leading indicator。比如说是用户的活跃度,或者是你的bookings,就是你今年得到了多少新用户,或者是你用户 每年的value,就比如说你一个用户值10块钱,或者是比较大的公司像Salesforce这样,你一个用户每年值10000块钱。你可以提供这一些indicator,因为这件indicator可以给投资者一些signal,就是告诉你大概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它不会是因为,比如说,今年我这个季度销Salesforce建了一个楼,然后突然cash flow往下降了,但是它用户其实继续往上涨的。要关注一些最重要的leading indicator,而不是只看revenue和profit,虽然revenue和profit也有。

许川

所以可以这么说:从lagging indicator到leading indicator的一个转变。

单锐

对,这个是一个好的summarize的方法。

许川

你们现在的公司,我现在就简称LTSE好吗,CEO是谁?你要不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单锐

我们CEO是一个蛮有趣的人。我们CEO是Eric Ries。Eric Ries写了一本书叫做The Lean Startup。中文好像叫做《精简创业》。这本书在创业这个领域还是蛮有名的。因为他,就是Eric Ries,他是跟创业很有帮助的一些概念,就是推广这些概念,比如说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或者是pivot。MVP就是如果你的创业公司你并不一定要花五年时间做成一个最完美的产品然后再开始卖。你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产品,然后就开始推广,然后看看用户的反馈是什么,然后通过用户的反馈你不断地去改变你的产品,让它变得更好。Pivot就是有时候你做了很久一样事情,但可能后来发现这样事情做不做不下去了。那你与其是说,OK,那我们就不做这个创业公司了吧。你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因为可能你选择了一条路,它没有办法走下去,但并不代表你这个团队不行,并不代表没有投资者支持你。Instagram是一个很好的例子。Instagram当年 - 我忘了他们当年做什么的,好像是location based social sharing,有点像Foursquare这样的,反正就是跟图片处理是没有关系的。后来那个做不下去了,然后Instagram的两个founder才想,OK,那我们能不能做图片处理,因为我们对这个比较有兴趣,做成Instagram出来。从一个一条路pivot到另外一条路。这些概念在很多年前被我们的CEO的这本书里面写了出来,所以他也是在创业界算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许川

你是直接汇报给他吗?所以你跟他的接触应该是非常频繁的。

单锐

还算频繁吧。他这个人还他满忙的。他经常在路上,飞来飞去的。见到他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其实我刚到这个公司不太久,大概一个半月左右。但就是通过我在那interview的过程和现在还是感觉很快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许川

这么好的机会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单锐

那我又可以回到刚刚我说的,你人生关系还是真的是很重要。我找到这个机会是因为我在这边一个VC叫Andreessen Horowitz,或者是叫a16z。我在这个firm认识一个partner。她是在这个firm做recruiting的,就是帮他们手下的那些公司招人。那我是怎么遇到这个partner的呢?我遇到她是因为我去这块一个技术者的一个聚会,就是讲一个跟技术有关的一个topic,然后这个聚会是是被这个VC sponsor。他们提供的场地,提供了食物,酒什么的。然后让一群工程师在他们的那个办公室里面搞一次聚会。我去那个聚会做一次演讲,讲一个跟软件工程有关的一个topic。然后这个partner刚好那次在,就刚好遇到她。遇到她其实也将近三年了吧。我每次找工作也有想到她。我也有问她有没有什么比较适合我的。但其实一直都没有成功。直到今年我开始想找工作时候然后我又跟她说。然后她说,我认识你这么久了。她大概知道为我的背景。她说,你以前是做投行的。我们有一个新的portfolio company,就是我们手下的公司。他们刚好是做金融的。他们有可能会找产品经理。虽然那个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正式在找,但她觉得因为我是做创业公司的做了很多年,然后我又做过投行,可能我的背景比较适合他们。所以她就介绍我给这个团队。然后他们觉得我的背景还可以用到,所以我就去了。

许川

所以再一次证明了要去参加活动,多跟别人交流。要表现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就是大家可能参加过很多活动,像你刚刚也有提到过,可能聊了15分钟,认识了一下,之后就没有follow up,然后忘记彼此是做什么了。所以我觉得可能你能得到很多很好的机会可能是你一直有去维持这个关系,一直保持联系,坚持不懈。当合适的时机出现的时候,机会也就出现了。

单锐

我同意。我觉得坚持不懈这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其实我遇到一些人,我只是觉得比较志同道合,或者我对他们做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就keep in touch,一直保持联系。发现几年之后这个这个关系才真正能够用上。其实也不能说用上吧。这个不太好听,因为觉得好像总是我利用别人。我有时候我遇到一些人,我也会在想要,OK,我对你做的比较感兴趣,我能够怎么样帮到你?因为我觉得如果只问别人要东西,迟早别人会觉得你只在你需要事情的时候来找我,我需要事情时候你就不见了。我觉得这个关系还是要win-win的,就是你要帮助别人,然后你也希望别人迟早有一天可以帮助到你。

许川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有没有什么诀窍,tips,可以让你的工作或者生活更有效更简单?

单锐

觉得还是有很多小方法的。我可以提一个例子。我很喜欢去图书馆工作,因为我觉得很安静,然后旁边有那种学习的气氛。特别是我做工程师那段时间,有时候觉得在办公室其实你有时候工作然后别人会来问你个问题,会被打扰到。在家里其实也不是最完美的环境,因为在家里你就会想,看看电视或者是睡会觉。我个人觉得我去图书馆或者是去coffee shop更能够focus。戴上耳机,听听音乐,然后就可以效率很高地做一些事情。可以推荐大家如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觉得有政府提供图书馆这个福利还是蛮好的。

许川

可不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或几本书对你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书?

单锐

我就不用再推荐老板的书了,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觉得他写的2本书还不错。我可以推荐一本最近看到的一本书,是Ben Horowitz写的一本书叫做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自己是做过创业的人,所以我觉得他说道的很多点还是很正确的。创业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你有时候真的是要make一些hard decisions,做一些可能你不想做,可能你心里不好受,但是真的是要去做的一些决策。比如说裁人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我当年离开我创业公司,我也其实也不是特别想离开,因为这毕竟跟我合伙人做两年了。但是说实话,如果你在大方向跟你合伙人不是很一致,我觉得如果现在不改变,以后会出更大问题。觉得他那边书,首先就是跟我经历很有同感,第二就是我也学到了很多。我个人也建议大家去看看Ben Horowitz的一些interviews。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Ben Horowitz是那Andreessen Horowitz的partner,所以他是我们投资人之一。我很多很多年了都很佩服他做的一些演讲,就是在像YouTube这样的网站上面有很多他的interviews,我建议大家去看看。我觉得他当年做LoudCloud和做创业者那段经历真的是艰难。他有很多很好的一些东西可以让大家学习。

许川

在你的领域或者你的经验中有什么很不好的建议?就是大家常常说出了一些建议,你觉得是不对的?

单锐

很多时候大家会推荐你招人一定要招名校出来的,或者是大公司出来的。我觉得这一个是一个indicator对吧。这个可以说明一些事情,但是并不是完全。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厉害的人,比如说很多工程师是完全没有学过computer science的。我觉得这一点大家可以想想。其实在投资这方面,很多,特别是天使投资人,或者是像VC这样的投资人,他们赚钱最主要的方法并不是跟潮流。比如说如果你觉得social network比较火,VR比较火,machine learning比较火,其实都没有用。所有其他人都觉得这个比较火。那你怎么能够赚钱呢?你赚钱方法是你必须要是be a contrarian,就是你要你要有一个想法是跟别人不同的,但是同时你也要be right。就是你要跟大家不同,然后你也要是对的,这个是赚钱点。我觉得招人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大家都去Stanford招他们的computer science学生。你也可以去。你也可以说,OK,我给比Google更多的钱,我请你来帮我工作。但是这样子就很困难,因为大家都去那儿,这样你的竞争对手有很多。那你怎么样能够发觉一些人才,然后这些人才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个人才,但是你发觉到他了,然后你给他一个机会。当你给这个机会之后你证明自己其实你是正确的。你真正是发觉到人才,你怎么样去be a contrarian and be right,这个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我建议大家可以去想一想。

许川

你会给现在的大学生一条建议的话你会给什么建议?我知道你刚刚也有其实有说了很多是很好的advice,但是有没有最后想说一点比较重要的,对于正在读书或者刚刚工作的学生们的一些建议?

单锐

我给一个正在读书的学生一个建议吧。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对于学生来讲,去大公司,去比较有名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我觉得你在这个公司能够学到最多。其实我觉得如果你去小公司,去创意公司你可以学到很多,也很快。但我觉得大公司,就像我们刚刚说,大公司有很多自己的好处。他有一些小公司是做不到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做的一些方法。大公司的团队比较大,人比较多。你去大公司也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network。你也可以认识更多希望是很厉害的人吧。然后你从大公司走了之后你也有这个brand在你的简历上面。所以我一般还是比较推荐学生去去大公司。在你领域,想想哪个公司是最重要,最被别人看好。你去这个公司,你不用在这个公司呆一辈子。我觉得对于新学生来讲,这条路还是比较好的。

许川

好。Ray感谢你今天在圣诞节的周末抽出时间上这个节目。希望你在新的公司的工作一切都顺利。

单锐

谢谢请我来参加你的节目。

许川

以后有机会再聊。再见。

感谢你的收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得听到,微博职得听到,并留下你的宝贵意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I'd love to hear what you think about this essay. Your feedback makes my work better. You can chat with me on Twitter and Hacker News .